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四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搭石》教学设计

《搭石》教学设计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《搭石》教学设计

松门小学 叶佩芬

[教学目标]

1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能联系上下文或动作演示,理解“脱鞋绾裤、协调有序、清波漾漾、人影绰绰”等词语。

2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确地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课文,了解什么是搭石。

3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边读边联想,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,画面美。

[教学难点]   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。

[教学过程]

《搭石》教学设计

松门小学 叶佩芬

[教学目标]

1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能联系上下文或动作演示,理解“脱鞋绾裤、协调有序、清波漾漾、人影绰绰”等词语。

2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确地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课文,了解什么是搭石。

3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边读边联想,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,画面美。

[教学难点]   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。

[教学过程]

 

 

一、  情境导入,揭示课题:

1、   点课件,出示刘章爷爷的家乡

2、   师: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(板书:刘章)

它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,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,有郁郁葱葱的树木,还有清澈见底、潺潺而流的小溪。但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,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(板书:搭石)

3、   师: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。(读题)

 

二、  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词。

1、 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。(要求把字音读准确,课文读通顺)

2、   检查生字词(点课件,出示生字词)    

(1)先自由练读

(2)指名一人读一行,纠错。

(3)去掉拼音读。

(4)相机指导“暴、序、惰”的书写

(5)师:大家来看看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懂吗?(随机解决学生不懂的词义)

3、  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。

师: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把课文读通顺,请五位同学分节读课文,其他同学一边仔细听,一边思考什么是搭石,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?

(相机结合教学多音字“行”的读法,因为“一行人”既可读成“yi  xing  ren” ,也可以读成“yi   hang  ren ” ,要根据语言环境而定,所以在读文结合教学)

 

三、  整体感知,初识搭石:

(一)

1、   师: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?

2、   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。(齐读这句话)

点课件:(随图出示句子:进入秋天,天气变凉————这就是搭石)

3、   看图:这就是搭石,铺在小溪里,可以让人们从上面踏过。

4、   如果没有搭石,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?(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读)

点课件:(出示句子:山洪过后,人们出工、收工——————必须脱鞋绾裤。)

A、师:“绾”什么意思?做做绾袖子的动作,“绾裤”就是—— ,那“脱鞋绾裤”就是(脱掉鞋子,卷起裤脚)

B、这句话就是说,如果没有搭石,山洪过后,人们出工,必须——,收工必须——,赶集必须——,访友必须——,一句话,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——

C、师: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,让你体会到什么?(麻烦、天冷了着凉……)

5、师生接读(师:所以进入秋天,天气变凉——

(二)

1、师:对呀!这就是搭石,了解了什么是搭石。那读了课文以后,搭石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?(给人带来了方便,美)

2、师:在刘章爷爷的心目中搭石是什么?(板书:家乡的一道风景)

3、师: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,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,跟随家乡的人们一起去刘章爷爷的家乡去走走搭石吧!请大家默读课文2、3、4三个小节,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,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。(学生默读)

4、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,你看到了哪些画面?读出文中相关语句。(上了点年纪的人修理搭石、一行人走搭石、两人面对面走搭石、背老人走搭石等情景)

 

四、学习课文第三节(品读“看得见”的美)

1.   这些走搭石的画面中,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画面?

2.   点课件:(出示句子:每当上工、下工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给人画一般的美感)

3.   师:反复地读这两句话,读着读着,想想有什么样的感受?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?(学生自由反复读)

4、学生交流后,能用一个字概括你的感受吗?(美)

5、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美?(“协调有序”和“清波漾漾、人影绰绰”随机点红)

 

预设(一)从“协调有序”体会到美

(课件点红:协调有序)

师:怎样的动作算协调有序?(联系下文来理解)

(1)师: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,咱们合作着读一读,要跟上我的节奏,要知道我们现在在搭石上走,跟不上就有掉入水中的危险,准备好了吗?

师引读,生接读(注意节奏渐快)

每当上工、下工,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,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!前面的———后面的——————前面的——————后面的——————前面的———后面的————

前面的抬起脚来,后面的紧跟上去,前面的抬起脚来,后面的紧跟上去,踏踏的声音,像——

(2)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,这边两组走前面,那边两边走后面。(注意节奏的变化)

师:前面的————后面的————前面的————后面的————前面的————

后面的————抬起脚来————抬起脚来————

没有一个人抢先,没有一个人突然止步,也没有人掉入水中,该是有人在指挥吧!

(是呀!没有人指挥,却那么的有秩序,那么的默契,这样的动作就叫做——

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——)

 

预设(二)从“清波漾漾、人影绰绰”体会到美

还从哪里体会到美?

(课件点红:清波漾漾,人影绰绰)

(1)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(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)

(2)能带上你的想象读读这句话吗?(指名读,齐读)

 

6、师:是呀!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的情景,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,它更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,看!(点课件:)

谁能读出诗一般的韵味(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读、学生互评、齐读)

7、引读

师: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,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这搭石上,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,读——

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,一遍遍地数,一天走上62道,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呀,他怎能忘记这情景,读——(课件点回到原来文中语段)

 

五、小结:

师: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,图画美,和诗一般的韵味,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——一道风景。其实在搭石上还有许多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,我们下节课继续去细细交流体会。

 

六、完成课堂作业1、2、3

 

[教学反思]

本文语言质朴,意境优美,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。它以“搭石”为媒介,描绘了农村生活中充满温情的几个镜头,文字虽不艰深,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,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。加上本文语言美、画面美、人性美的特点,确立了围绕着“搭石留给你怎样的印象?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美?”让学生反复读,充分交流和感悟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以“风景”一词为切入点,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“风景”中,紧紧围绕“搭石,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”主线展开教学,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,朗读指导,想象画面,适时的语言渲染等语文训练手段,引导学生去发现这道特殊的风景。

在教学中,我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情境,从一开始通过描述刘章爷爷的家乡,将学生引入一个美的情境中,为本文的教学打下一个基础。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,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,各种层次的读,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美。让学生想象画面,自悟时体会情味,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。使学生在感受美、欣赏美、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。

上完课,我深刻地认识到,课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美好的设想,真正在上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、点拨、深入思考。就像这节课,由于我没有很好地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,使课留下了遗憾。如:

一、在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以后,我急于让学生进入我预设的“一行人走搭石”的情景,所以没等学生交流完,就马上出示相关的文字。如果像谢老师说的,等学生先把看到的画面交流完,加上一句:“我们不妨先走进一行人走搭石这幅画面。”就会显得自然多了。

二、由于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,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显得心有余力不足,加上语速较快,影响了文章带来的美感。就像在学生朗读小诗时,如果学生读不好,老师适时地进行范读,我想学生朗读的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。

俗话说: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在上的过程中,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,希望老师们指点迷津。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inianji_489_20375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